
9月23日是秋分,日夜等長。過了秋分,夜晚變得比白晝長,秋天的涼意也逐漸加重,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,氣候變得乾燥,老年人、小孩及過敏患者,可能都會開始感受到呼吸道不適。
9月23日是秋分,日夜等長。過了秋分,夜晚變得比白晝長,秋天的涼意也逐漸加重,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,氣候變得乾燥,老年人、小孩及過敏患者,可能都會開始感受到呼吸道不適。
近來常見以「晚餐不吃澱粉類食物」的方式減重。藝人徐若瑄曾透露她的減重飲食中,就包括晚餐不吃澱粉,還有許多藝人、部落客親身實踐,晚餐不吃澱粉減重效果佳,有人三個月可瘦下7~8公斤。
到了夏天,短褲、短裙紛紛出籠,穿泳衣的機會也大為增加,有些人希望穿衣服好看一點,因而努力減重。國內外營養學家建議,想要減重成功,就得慎選食物。
在夏天,可幫助減重的食物多半很清淡、很爽口,且多數不需要特別烹飪,因此準備食物時不需要一直待在熱呼呼的廚房。
美國營養諮詢師蘇珊‧摩爾斯接受外電訪問時建議,民眾最好多享用當季盛產蔬果,不但新鮮且味道非常好。民眾可以多選擇檸檬、小黃瓜、番茄、碗豆等低熱量蔬果,幫助維持健康體重。哪些夏季食物、菜餚可助減重?摩爾斯表示,烤青菜、沙拉、西瓜等都對減重很有好處。
夏天吃香甜芒果好暢快!不過,許多民眾認為芒果是比較「毒」的水果,不宜多吃,甚至誤以為乳癌患者不能食用芒果,以免病情惡化。但是,又有另一派說法指出,吃芒果可以預防甚至對抗乳癌。營養師表示,國外研究證實芒果多酚「沒食子酸」有助預防乳癌,而癌症病患需要均衡營養,芒果含有多種抗氧化物,乳癌患者也能適量食用。
金黃色的芒果果肉香甜多汁,看得令人垂涎欲滴。這麼美味的水果,真的很「毒」嗎?另一方面,芒果究竟有沒有抗乳癌效果?乳癌患者能不能吃芒果?傳統上,老一輩總認為芒果比較「毒」而不宜多吃,許多癌友也因此不敢吃芒果。
芒果沒有毒 但易引起皮膚過敏
(優活健康網編輯部/綜合整理)
正常成人的呼吸次數約在每分鐘15到20次,而這一切有賴肺的運作,醫理認為肺為氣之本,不僅主呼吸,也主一身之氣。肺不好,最先影響到的就是呼吸系統,而傷害肺部的原因有:
1)久咳不癒。
2)熱症長期不解。
3)溫差。
端午節健康吃粽不增「重」!「五月五,慶端午」,閩南語又稱「肉粽節」,不免俗會吃幾顆粽子應應景,但是,傳統粽子熱量高,吃多了不僅有膽固醇過高的疑慮,肥胖也可能會找上身!今年端午節可以試試DIY自己動手包粽,分享5個包粽子原則,讓健康與體重「掌握」在自己手裡。
1.三低一高
三軍總醫院營養師周筱胤表示,如果打算自行包粽,在餡料的選擇上,應把握「低油、低鹽、低糖、高纖」的飲食原則,花生屬於油脂類應適量添加,蛋黃用栗子取代則可降低膽固醇攝取,另外像是提高蔬果如香菇、竹筍的添加比例、使用雞肉取代肥肉,都有助於遠離肥胖。
(健康醫療網/記者許碩穎報導)大家都知道,要營養均衡,「挑食」絕對禁止的,但中醫師認為,腸胃不暢者,本來就應該「挑食」,反而保護腸胃。
中醫科劉益伸醫師認為,腸胃不好者、易脹氣者,主食方面應避免食用黃豆、黑豆、綠豆等,除了難消化外,還容易脹氣。若是要吃豆類,如夏天最愛的綠豆湯,則建議浸泡八小時後再烹煮,可防脹氣。
而現值春夏交替之際,中醫觀點認為,春天可多吃苦味蔬果來養身。但苦味食物多寒性,對於胃腸不好者是一大負擔。若要吃蔬果,可選擇南瓜、胡蘿蔔,能夠增強脾胃抵抗力的暖胃食材,不僅能保護並修復胃黏膜組織,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。
胃腸不適者,建議少喝茶,但一定要喝茶的話,則推薦桂花茶,桂花溫中散寒、暖胃止痛;也可在茶中加入紅糖以健脾暖胃、活血化瘀,因此,脾胃虛寒及脾胃功能較弱的人喝了可以暖胃,但若是脾胃濕熱的人則不適合。女性則可選擇茉莉花茶,對於易有腹痛、腹瀉等症狀者可緩解胃痛。而夏天許多人喜愛喝苦茶、青草茶,也不建議胃弱者飲用。
(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/採訪報導)早晨來杯香氣四溢的咖啡幫助提神,是現代人每天必做的例行公事,但市面上咖啡的口味種類繁多,到底應該喝哪一種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呢?營養師表示,關鍵在於咖啡因的濃度。
濃縮咖啡提神效果佳 飯後喝不傷胃
價目表上琳瑯滿目寫了各種口味的咖啡,對於早上還沒有完全清醒的上班族,想要來杯夠提神醒腦的咖啡,到底該怎麼選擇呢?蘇慈閔營養師表示,咖啡能夠提神,主要與咖啡因有關,濃度越高,提神效果越好,像是黑咖啡,或espresso濃縮咖啡,咖啡因濃度又更高。
雖然大部分人喝咖啡是拿來提神,但其實有部分人的腸胃對於咖啡因會比較敏感,喝了以後會不舒服,因此提醒民眾,不管是咖啡或茶,只要是含有咖啡因的飲品,都建議在早餐過後喝,或是在喝之前先吃一點東西,可以減少腸胃不適的狀況。
每天2杯牛奶 喝咖啡也不怕骨質疏鬆
記得念大學的時候,那時關於一天可以吃多少雞蛋的知識是「蛋黃的膽固醇很高,一天吃一顆就好,多吃膽固醇就超標了。」
但有些現實生活中的飲食讓我納悶了…早午餐常常出現雙蛋的組合、蛋包飯只用一顆蛋是做不起來、零秒出手裡面直輝(山下智久)做給莉子(北川景子)吃的法式土司只用一顆蛋也是做不出來的,阿這些人吃那麼多蛋好像也沒事呴?!
早上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上看到一篇關於雞蛋的研究,或許能為我們回答一部分的疑問。研究找來 140 個人參加為期三個月的飲食研究,這些人不是體重過重就是肥胖,不是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就是處在糖尿病前期的狀態。研究者們隨機安排他們吃兩種餐,多吃蛋組和少吃蛋組,前者一週有六天要吃蛋,每天兩顆;後者則是一週吃不到兩顆蛋。研究期間,參與者每個月要到診所接受飲食指導並填寫這期間的飲食問卷。
三個月的研究結束後,研究者們發現這兩組血中的 HDL(好的膽固醇)並沒有顯著差異。此外,總膽固醇、LDL(一般被稱為壞的膽固醇)、三酸甘油酯與血糖變化上均沒有顯著的差異。值得注意的是,兩種飲食的蛋白質量是相同的,蛋多吃蛋組的人在早餐後比較不容易餓且較有飽足感。
人人談之色變的癌症,隨著醫學進展,越來越像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有機會被早期發現、穩定控制病情,但在新聞中,卻又時常看見經濟相對寬裕、社交活躍的名人,平常身體健康,只因身體不適就醫,旋即發現罹癌,在很短的時間內,病情進展快速,為什麼會這樣呢?
首先我們要釐清的是,很少看醫生,就代表身體健康,從來不生病嗎?還是對於身體的警訊,太習以為常,原本該定期回診受檢的異常,從沒有好好放在心上,才會錯失治療的先機?或者,連最基本的健康檢查,都已經好幾年沒做過?
臨床上做癌症分期時,主要是依據三個重點,包括腫瘤大小、有沒有擴散到淋巴結、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器官。通常,癌症要出現症狀,大部分是腫瘤大到相當的分量,或者已侵犯到其他組織器官,因此,等到有異常症狀,才被篩檢出來的癌症,常常比做健康檢查時篩檢出來的癌症,平均期數較高,其治療複雜度也高,治癒率相對較低。
以台灣資料為例,女性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及零期,治癒率是一○○%,一期的治癒率是八○%。而透過健康檢查篩檢出來的子宮頸癌患者,有九成九是屬於癌前病變及零期、一期的早期患者,這個階段在透過非健康檢查篩檢出的個案,則只有五成左右。
到底哪些癌症可透過預防篩檢早期發現?哪一類癌症跟家族史、個人病史的關聯性較高?本週由專精癌症預防篩檢的韋朝榮醫師,分享預防癌症悄悄近身的日常養生之道。
去年1至11月,在日本以外的地區透過Google尋找有關和食的關鍵字當中,日式居酒屋的開胃小菜「毛豆」力壓拉麵、生魚片等人氣料理,高居第2名,顯示毛豆在全世界已經掀起一股熱潮!
日本臨床營養協會認定營養食品諮詢師南惠子表示,毛豆,是指未成熟且呈青綠色的附有豆莢的大豆,兼具有豆類及蔬菜兩種營養特性,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食品。
以下為南惠子指出食用毛豆的好處。
毛豆的營養
由於肝臟過濾我們吃的所有東西,再分發到血液和器官,我們必須確保不給肝臟太多壓力。
而以植物為主的全食飲食,是保養肝臟的最好方法之一。春天已到,何不多享受對肝有好處的一些當季蔬果。
1.朝鮮薊(artichoke):可提高肝功能,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,改善排泄,不但有很多纖維,還有一點蛋白質。可以生吃或蒸、烤,懶一點就直接去買一罐浸在水裡(不要浸在油裡)的朝鮮薊,加入沙拉或其他菜。
【聯合報/記者蔡維斌/報導】
甜蜜的滋味總是吸引人,但愛吃糖又想保有健康,可要學會吃糖的撇步,醫師、營養師不鼓勵吃糖,如真的嘴饞「凍未條」,最好請教醫師或營養師,如何健康吃糖。
食物不甜,等於糖分不高?
在養生風潮下,很多人認為含糖食物都不是好東西,真是如此嗎?其實糖對人體也很重要,北港媽祖醫院營養師林澄瑩教大家簡單分辨「糖」和「醣」的不同,並選擇適合攝取的糖類。
她說,糖是身體熱量主要來源,可分為單醣、雙醣和多醣,通常市面上吃的砂糖、蔗糖、果糖、乳糖都屬單醣;而米麵、澱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則屬於不甜的多醣物質。這也代表食物不甜不等於糖分不高,就如同飯、馬鈴薯、芋頭等,吃起來不甜,但其實含糖量並不低,所以一般到餐廳用完餐,又吃飯後甜點,對身體是負擔。
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楷婷報導 2014/09/25
五行五色多蔬果,以天然、無副作用的進食方式,讓你的身體與環境達到一個最和諧的身心狀況,快樂養生。
在春天時候多食綠色食物,可以養肝;初夏時候多食紅色食物,可以養心;長夏時候多食黃色食物,可以養脾;秋天時候多食白色食物,可以養肺;冬天時候多食黑色食物,可以養腎。
★【PART1春季】肝臟 綠色食物
春季萬物生髮,正是調養身體五臟的大好時機。